时间:2022-08-27 20:57:18 | 浏览:4850
星美的故事是这样的。
时间:2018年9月的傍晚,北京初秋时节,树叶刚开始渐渐泛黄。
地点:世界城星美影院
事件:影院大门紧闭,只留下了一个小出入口,陆陆续续有人进出影院,但是他们不是来看电影的,是来影院搬走各式各样的设备的。时不时还有人以为这是电影院,从门外探头进去,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们还营业吗?是不是关门了?”“谁说关门的,只是装修。世贸天阶那儿还有一家。”
星美国际影城(世界城店)
和中国各地许多营业场所一样,你看到的是影厅内稀稀落落的人员在看手机、刷朋友圈,打游戏,没人说话,互不作声。影院曾经的售票台、小卖部、展示橱窗等依稀可见,似乎还能想象一两年前人头攒动的景象。
过了三个月之后的12月,真相大白,该家影院真的关门了,而且随之倒下的不仅是北京地区的三家,六家,而是全国的140家!
如今的星美世界城店(摄于12月22日)
据《法制晚报》报道,搜索星美国际影院的官网后发现,目前星美国际影院在北京可查询的门店有5家。北京金源IMAX店、北京回龙观店、北京世界城店均处于暂无影片上映的停业状态,而北京分钟寺店和北京西红门店还在正常营业。
《北京青年报》报道显示,北京地区的六家星美已从各大商圈悄然消失;购票平台上,星美已停止售票;星美服务电话也无人接听。根据星美控股公布的2018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星美控股旗下共有365家影城。
到了11月底,在星美票务APP上,各个城市的星美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业状态。
终于,在今年12月6日晚间,星美控股再也“包不住火”了,发布公告称,该集团于中国经营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已短暂停业,而约11家有可能将于不久后因集团不能支付租金而失去赎回权。
“已经反复强调了,各位,140家暂停营业的影院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影院为积欠1~3个月不等的物业租赁费用,且绝大多数已和物业达成共识,在资金陆续到位的情况下会迅速重启营业,我们还会回来的。”
面对多方媒体记者的集中轰炸,星美院线的公关负责人一遍又一遍地予以澄清。
只可惜,星美控股的公告还透露了一些院线方面也根本无法解答的问题:
公司还有37.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3.32亿元)债务尚未还清;
集团对若干雇员工资尚未支付总额约为1.08亿港元;
集团若干租赁物业的租金尚未支付总额约为2.01亿港元;
集团影院对上映电影的供应商尚未支付相关版权费总额约为1.5亿元。
简单来说,星美不仅关闭了140家影院,而且还欠了多笔巨额债务,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
许多人会好奇——作为老牌的院线公司,究竟星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
故事还要倒推到十五年前。
“
从辉煌到落寞
”
时间来到2003年,这一年,中国电影及院线全面推进产业化,星美影院也在这一年宣告成立。
2004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先后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同一年,星美金源店开业,作为国内第一家现代化多功能影院,该店在当年引起巨大轰动。
星美国际影城金源店
2005年,万达看准了政策利好时机,正式进军影院生意。这一年,星美在全国院线排名第五,而且,星美与中影合营的国内首家全国性院线中影星美影院一直位居全国第二。
从2009年开始,电影产业又迎来一轮高速运转期,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电影产业链条中的终端——影院建设开始进入跑马圈地时期。
2005年-2015年,时针走地飞快,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突飞猛进,在2015年迎来了所谓“中国电影票房爆发元年”。
这十年的星美也在不断成长,但是似乎速度只是平均水平。2015年中国影院数量达到6484家,星美的影城数目为130家。
2016年成了星美集中爆发的一年,眼看全国各地影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星美决心大干一场。
2016年星美租赁土地及楼宇、租赁装修及电影院设备支出增加约6.9亿港元,另有17.19亿港元用于收购多家影院,星美采取的策略是迅速扩张: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星美跑马圈地,迅速向三四线下沉。
终于,到了2017年年底,星美的影院数变为365家,屏幕数达到2290块屏幕。那一年,母公司星美控股还荣获2017年“最具投资潜力港股上市企业”。
“手握4000万会员,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以及线下场景的重新营造,在颠覆传统影院的消费场景的同时,未来影院价值或被重估。”
这是当时香港媒体对星美的报道,言辞之间充满了乐观。这样的乐观有一定道理,相较2016年,星美开店数仍呈增长状态,银幕总数增加近26%。星美还制定了“一县一院”计划,计划在2018年年底打造450家影院。
星美控股2017年获得最具投资潜力港股上市企业
与星美的膨胀和媒体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影票房的增速从2016年已经开始放缓,影院疯狂跑马圈地的负面效应也开始在2016年末逐渐体现。
星美的高层对于这样的转折点其实是能够察觉的,因为扩张虽然还在进行,但是其2017年的财务状况已经亮起红灯。
2017年星美控股营收37.89亿港元,亏损2.67亿港元,同比增长13.1%,成为当时8家上市影院中唯一亏损的企业。其中,收购与新建电影院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约增加了24亿港元。其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明显凸出。
财务压力的背后,是影院数量增加,质量下滑背后的经营不善。拓普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所有星美影院的场均收益,从2015年的687元跌至536元;上座率也跌至12%,减少3.6%。
要知道,在2017年,星美院线在国内影投排行榜名列第四,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新高,市场份额还在中影之上,仅次于横店,但是显然,市场规模和份额的背后是难以填补的财务坑洞和入不敷出的窘境。
就在同一年,拖欠物业费、水电费,拖欠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票款,乃至拖欠员工工资奖金的新闻也被陆续爆出,人们这才发现——在星美一马平川的三年内,已经有不少的漏洞被有意无意地掩盖起来。
时针来到了2018年,这所有的一切终于被掀了个底朝天。
“
从行将结束到有人接盘
”
“星美影院拖欠工资的问题从2016年就发生了,到了2017年那是实在掩饰不住了,这才被媒体广泛揭发。”
就在星美欠薪传闻甚嚣尘上之际,内部离职的员工终于说出了大实话。
随之而来,星美影业,星美发行等拖欠工资的行为从2018年开始被陆续揭露——人去楼空,员工离职,没有留下一丝留恋,只留下那总计1.08亿左右的欠债。
星美官网,在线客服和电话客服均处于"掉线"状态——掉线的不仅是他们,是整个星美控股。
掉线的原因是什么?众说纷纭,所有的论断似乎都很有道理,因为星美犯下的错误或者背负的原罪实在不少。
“星美一开始在大城市起家,突然向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布网,但又没有根据城市差异分开管理,就很难运营好。比如星美县级影院规模较小,但亏损较大,如果大量影院都在亏损,集团里剩下那些还在盈利的影院背负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必须玩命儿挣钱,最后可能就会整体瘫痪。”——有人这么解释。
“电影院产业已经从一个不断追逐增量的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单个电影院的利润水平正在不断摊薄,整个市场的竞争正在从之前的蓝海变成日益激烈的红海,电影院票房收入增速已经逐渐跌至个位数,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下,星美的问题也就逐渐严重。”——也有人如此认知。
“星美之所以举债也要坚持扩张影院,是因为星美实控人覃辉希望能够回归A股,扩大影院的布局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做高估值,快速扩张其实也是为了借壳上市做准备。不过今年4月份,覃辉因为违规参与圣莱达财务数据造假,而受到了证监会‘5年证券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星美控股影院资产借壳宇顺电子登陆A股计划搁浅。”——更有人如此看待。
无论观点如何,我们都可以发现,星美浮浮沉沉的历史进程中充满了显而易见的环境因素,还有不为人知的主观原因。
走到现在的这一步,说再多也于事无补。
好在,故事似乎还未完结。
今年7月27日,光线传媒连发多项融资公告,拟融资总额高达70亿元,同时加上已有的超过50亿元的现金储备。媒体宣称,光线传媒很可能在谋划一次“百亿级”收购,而收购目标则被锁定为星美旗下的院线业务——事后这一推断被光线彻底否定。
到了12月13日,有报道称万达有意接盘星美影城,前提是“价格合适”。对此,万达电影投资部门的人士对外表示,“收购星美是误读,万达并没有表态要接盘星美。”
12月20日,一位接近星美高层的知情人士指出:“作为星美债权人之一,中植系已经组建好团队,介入星美资金链困局,此次变更股权的影院超过50家,交易完成后可能还会交给星美管理,具体方案还未确定。”
星美影院与中植系并非是首次接触——星美身陷困境的这两年,关键时刻伸出友谊小手的一直都是“中植系”。
星美的故事到这里差不多可以暂时打住了,故事有美妙的开局,有跌宕起伏的起承转合,却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结尾。
也许,故事不过才刚刚开始。
/ 开奖 /
恭喜
线下投票合作影院
获得《中国合伙人2》电影兑换券
/ MORE /
/ HOT /
“你好,请出示身份证。”“我没带。”“门口是否登记过身份证信息?”“没有。”“那请报一下你的身份证号码,我们需要核实你是不是未成年人。”“我妈说,过完年我就19岁了。”……在昏暗的灯光中,女孩故作镇静,目光却躲躲闪闪,回答着检查组人员的询问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26日,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光明影院”公益项目单元在长影电影院启动,这是自2020年项目落地后,作为固定公益单元第三次走进长春电影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阿东,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赵明出席活动,同时参加活
[PConline 资讯]一张电影票差不多相当于在线视频网站一个季度的会员钱。而让消费者乖乖掏出腰包的理由,除了蹭新片热度外,便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影院沉浸式视听体验。不过这第二个理由,可能即将成为过去式——日前,TCL与IMAX制作方正
前言作为一名发烧级别的影音爱好者,在家实现影院级的巨幕观影体验一直是我们这些爱好者的梦想。如何实现?放在以前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现在来说,只要你要求不是那么极致,方式还是有很多的。以前确实只能像电影院一样依赖投影仪这样的放映设备,还要单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对于那些喜欢在家里看电影的用户来说,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加一套家庭影院音响,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前提是你的客厅面积够大)。远了不说,笔者自己就超喜爱看电影。虽然家里的客厅面积只有十几平米,但还是安装了大屏幕壁挂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电影院歇业日久,复工遥遥无期,据统计国内已有5000多家电影院注销,而无法到电影院也让许多网友心碎:“太久没去电影院,我连烂片都怀念了”。来源:东方网原标题:近日多烦忧,想去看电影,听说这些电影院正在努力营业中。
疫情之后,电影院不再是第一选择。作者:Gawaine编辑:黄晓军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都2022年了,还有电影的票房计数单位竟是元?1月7日上映的电影《张之洞》,上映首日观众仅有2个人,票房90元,6天的累计票
1905电影网专稿 2022年一季度以来,由于全国多地出现多点疫情散发、反复等状况,全国影院经营持续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各项数据较此前开始逐步回升,但仍有部分重要“票仓。据统计,截至发稿时,全国营业影院总数为5582家,营业率仅为46.37%。
在历经178天的等待后,电影院终于开门了。带着内心所有渴盼,让我们静悄悄穿梭于热闹人间,在电影院门口郑重相见。这段告别的日子如此漫长,漫长到似乎时间都结上厚重的风霜。但不要紧,电影一直在。它以宽广温柔的拥抱等待着每一个人,随时以丰盛美满的样。
在经历了180多天的停业期之后7月20日起 全国各地电影院陆续开始复工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影行业在遭遇停摆后如何自救。2020年7月24日一早,在北京知名的老牌电影院西单首都电影院,媒体早早在这里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