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励过往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多为文艺片,他也因此成为《导演请指教》四位制片人中最具文艺范儿的一位,吸引了大众眼中偏文艺的三位导演:德格娜、相国强、宁元元加入他的工作室。与方励工作室合作之后,德格娜执导的《巴德玛》比前作(《回到伯勒根河》)获得了...
方励过往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多为文艺片,他也因此成为《导演请指教》四位制片人中最具文艺范儿的一位,吸引了大众眼中偏文艺的三位导演:德格娜、相国强、宁元元加入他的工作室。与方励工作室合作之后,德格娜执导的《巴德玛》比前作(《回到伯勒根河》)获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相国强执导的《不差钱的事》却因为过于实验性而得票不高。
作为推出过《观音山》《后会无期》等成功文艺片的制片人,方励对于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取舍、创作过程中制片人与导演的话语权等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非常支持电影的娱乐商业性,但它应该是第二位的,艺术性才是第一位的,“所有的电影都可以文艺起来。”
对于选角,方励认为这事谁说了算都不对,权力最大的是电影,“我们都死了电影还在,对吧?”
希望帮到年轻导演,因为见过太多年轻人颓了
《导演请指教》第一个阶段导演和制片人互选,6位导演齐刷刷来到方励的会议室——德格娜、相国强、宁元元、王暘、钱宁黄、毕志飞。他们多数都是大众眼中的文艺片导演,即便是毕志飞也有志于拍文艺片的。被这么多年轻导演青睐,方励笑着说:“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是一个文艺范儿的制片人吧。节目的规则是让我在6位里选3位,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全选我都没问题。我愿意把我的资源和心得体会分享给年轻导演,希望看到他们在创作上生龙活虎,不要颓了。因为现实中我看到过太多走在电影路上的年轻人,迫于生存慢慢就颓了。”
制片人应该给年轻导演提供怎样的帮助?方励看来,制片人就是把兜里的资源和经验拿出来,给到导演选择和建议。比如《巴德玛》需要沙化草原的外景地,方励马上就想到了《后会无期》《万物生长》的取景地赤峰,那里有草原、沙漠、荒野和骆驼,完全可以满足这部短片的需求。他还从剧情角度向德格娜建议,多拍一些骆驼的镜头。从骆驼的角度去看这方天地的变化,既能有更多留白,也会让片子有一个更大格局的命题。德格娜导演采纳了方励的建议,腿受伤面临“淘汰”的骆驼成为《巴德玛》动人的辅线。
至于一部电影更为关键的选角,方励认为应该由导演跟制片人共同决定,而不是“听谁的”。如果一开始就打算做小众文艺片,选角就无需考虑演员的知名度,纯粹从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角色需求出发,看演员的外形以及他的经历和现在的状态,是否跟角色吻合。如果要做面向大众的电影,制片人和导演需要综合考量一些外部因素,共同决定。“这事由谁说了算都不对。权力最大的是电影本身,我们都死了电影还在,对吧?只要从拍好电影的角度出发,大家都愿意听取好的建议。”
骆驼成为《巴德玛》动人的辅线。
非常支持电影的娱乐商业性,但它是第二位的
方励过往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多数是文艺片,如《盲山》《苹果》《观音山》《后会无期》《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合作过的导演包括王超、李杨、娄烨、李玉、韩寒、李睿珺等。其中既有在电影节拿奖的如《观音山》,也有在商业上也取得成功的如《后会无期》(2014)《乘风破浪》(2017),这两部电影均跻身了该年度国产电影票房的前十名。“真正爱电影的人首先爱的是文艺片,因为他爱的是情感。”而在方励眼中,票房成绩不错的《后会无期》实际上也是一部文艺片,他认为所有的电影都可以文艺起来,包括商业片。
他也承认,商业片想要“文艺起来”难度更大。除了票房压力等多方面的干扰之外,最重要的是剧作上的篇幅不够。商业片把大量的篇幅留给了动作和强剧情、留给了娱乐性和可看性,剩下的能刻画人物、描写情绪的篇幅就很小了。“短时间内就一两场戏,要做到人物扑面而来,还要让观众读到骨头里的情绪,很难。”但他依然认为,能力强的商业片导演应当有文艺追求,如果只是在理性的设计和计算,那只能算优秀的工程师而不是艺术家。“我非常支持电影的娱乐商业性,但它应该是第二位的,艺术性才是第一位的。”
方励坚持电影的艺术性。
疫情之下,电影院线受到冲击,线上短视频越发活跃。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已经进入短视频的时代。《导演请指教》参赛导演之一蔡康永就在节目里提到:“我学电影的时候,电影是伟大,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电影已经到了要跟短视频竞争的时代了。”方励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手机看短视频和影院观影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外卖快餐流行的时候还是会有私房菜,大众的观影需求并不会消失。真正的问题在于影院能否提供多元的选择,能否有好的电影带动观影热情。“不能说观众去了电影院,发现只有一两部可以选。按理说,电影院任何时候片单出来都应该有十来部电影。”
新京报资深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陈荻雁